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励志名言网
首页 > 读后感 >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栏目:读后感时间:2016-07-29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一)

最近在线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来说,为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虽然这条路很漫长又迷茫,还看不到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这样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责任。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二)

这几天,我阅读了《学前游戏论》中的“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中的评价”这一节。对如何在幼儿游戏中进行评价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认识。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在学前儿童教育实施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检验、评价教师指导组织游戏的能力和效果、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它能够推动学前教育中游戏的科学实施和开展。只有在评价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游戏发展的特点和水平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对儿童的教育和游戏的实施及教师指导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以往老师组织游戏评价,常常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游戏评价,是将幼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儿强行的拉入老师的思维中来,老师通过对游戏目标的把握、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去抓住符合教育目标的游戏内容或突发事件来展开游戏评价。而这些可能是孩子对游戏兴趣之外的东西了。实际上老师也知道: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游戏评价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但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评价中,老师常常会因为缺乏方法在评价中遭遇瓶颈:分享快乐和经验一般总是围绕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高兴或成功的事,解决了什么矛盾等问题来展开。久而久之,这种游戏评价也会失去魅力,幼儿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评价漫不经心。评价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我联系自己的角色游戏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1、开门见山型:在游戏后的讲评中直接点题。当老师在游戏中发现了有价值的内容时在游戏中先和幼儿产生互动,以游戏者的身份丰富该游戏中幼儿的经验,这样在介绍时幼儿就会显得不紧张,也会乐意分享介绍。然后在点评时直接点题,采用“渲染”的方式开头:“今天呀,XX和平时不一样了,你们看,XX多了些什么呢?”从而引起幼儿的关注并急于聆听不一样的地方。

2、情感宣泄型:让孩子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引发经验交流。当大家都热衷于自己的游戏情节时,可以用:“今天你有什么事想告诉大家呀?”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游戏的回忆,不管是开心事和不开心的事情,在聆听幼儿的介绍中,及时捕捉到“闪光点”,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幼儿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果。

3、经验回放型:让孩子回忆平时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在讨论某一个游戏情节时,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回顾,引起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幼儿自主意识到某一游戏该如何正确进行。例如:针对小吃店服务员服务不周的情形,在点评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去饭店吃饭就是站着的么?”针对小吃点没有点菜单的情况,点评时又会以“你们平时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点菜的呢”,从而让幼儿乐于说、急于说,在诉说中进行自主创设。

4、及时干预型:在游戏的过程中,直接用语言引导与儿的游戏。当发现孩子游戏中的问题时,老师直接用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看到超市的物品未放整齐时,老师会说:“今天的超市怎么这样乱呀?”帮助幼儿回忆参观超市的情景,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又如:当警察在随意奔跑时,老师会问:“警察叔叔,你在忙什么呀?”通过询问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回归游戏的思维。

5、情境再现法:对幼儿的游戏情境再现,共同总结经验。

让孩子对于游戏的情节进行再表演,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视觉感知中,自己去欣赏同伴的模仿过程,(www.ztbxy.com)自己做出判断,通过相互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积累游戏的经验,从而增强对游戏的兴趣。

不同的评价方法,帮助老师以合适的身份评价游戏,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关注幼儿的游戏,倾听孩子的需求,这样就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推动游戏发展的进程,孩子可以更多地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玩得更快乐。当老师改变了游戏的评价方法,让孩子投入到评价中来时,他们已经成为了游戏主人,此时他们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孩子也就是在这样的快乐游戏中前进着,同时推动着游戏发展的进程。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三)

一、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解读

着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时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得是否好,关键要看孩子是否体现了自主性,是否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而不是看一日生活时间表上是怎样安排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儿童游戏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幼儿在游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儿童”的现象,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游戏”、“本体性游戏”、“自由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幼教界扩大影响。

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曾经一度有不少幼儿园教师误认为自主性游戏,只在创造性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适用,而其他游戏还是抓在教师手里。其实,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并无分类,我们不可能让他们感觉到玩角色游戏就可以随心所欲,而其他游戏则是教师教的游戏。这样势必会影响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我眼中的幼儿自主性游戏

(一)自主与规则

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教师面对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困惑多多。让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儿童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相对立而存在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关键要看规则的提出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如果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学会遵守,而如果规则的提出不被儿童所理解,那他们可能很难接受或拒决接受,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不同年龄班“自主”与“规则”的培养重点是不同的。

(二)自主与指导

以前我总是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三)愉悦与教育

关于游戏价值问题,我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儿童就是在游戏成长的,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经验,也在游戏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游戏的愉悦和教育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材料提供与儿童的需要满足

在自主性游戏中常常会给教师带来这样的困惑:要让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选择游戏的材料,就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让儿童随心所欲地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其结果是材料选了一大堆,儿童却表现出无所事事不能顺利地玩游戏。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儿童兴奋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儿童更倾向于玩独自的或平行的游戏,使同伴交往的机会减少。儿童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当儿童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儿童有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再次游戏的愿望,参加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当我们希望儿童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促使儿童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三、我的一点尝试

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是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将建构游戏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形成相应的项目主题,系统地应用于建构游戏,便于幼儿接受,能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的行为,并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提升创造力。对于教师来说:加入生活化的主题内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需要老师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预设适合大班幼儿的生活化内容,以顺应孩子的发展,以推进游戏的进程。在建构区游戏中开展生活化项目主题,对已有建构游戏进行再创造和再构建,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方位的系统调整和接纳,在不断积累建构经验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预设和指导能力,实现双向推动。

我的一些措施

1.随兴趣点而创设

幼儿对于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游戏感兴趣,愿意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们要追随幼儿,敏锐地觉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即时需要,生成有潜在价值的建筑主题,把握教育契机。

2.随探究点而创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提取顺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探究点,并创设“立体”的游戏情境。

建构区游戏还在日趋完善、持续着。作为融合全班大多数幼儿兴趣所致的游戏,每个幼儿都在参与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自得其所“玩中学、玩中获”。游戏充盈于身心,充盈于思想、情感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又冠之以教育的意义与安排,通过教师的巧运心智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体现幼儿的愉悦价值,并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夏洛的网读后感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智能推荐

相关读后感

推荐读后感

重点栏目推荐

励志名言 人生格言 名言警句 名人名言 读书名言 经典名言 经典语录 励志故事 励志的句子 读后感 观后感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人生感悟 名言名句
触屏版 电脑版

© 2017 励志名言网-名人名言名句大全,励志故事,励志格言,经典语录语句!

顶 ↑ 底 ↓